一颗帮扶心 一份为民情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恒口示范区南月村曾经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地不平、路不通,甚至心不齐。如今,摇身一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成了游客康养休闲的首选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
发生变化的背后,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恒口示范区一年又一年的不懈奋斗。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集体控股、村民入股、企业参股”帮扶模式,全面落实“大南沟抓两茶,小南沟抓蚕桑,高山顶抓民宿,半山腰抓畜牧,川道边抓粮油”的产业布局,把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风景变“钱”景,率先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该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安康市双拥模范示范村、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级示范村、恒口示范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军地合作添动力
为充分保障第一书记发挥驻村帮扶效应,该局先后落实驻村帮扶资金30余万元,多次慰问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干部;推进党员活动室项目征地2.3亩,向市民政局争取建设经费23.8万元,向市教体局协调一批体育健身器材设施。为牢牢把握军民深度融合和支部联学共建,该局先后联合市民兵训练基地、安康农商银行、中国联通安康分公司等单位,开展“相聚南山忆峥嵘,步步登高强体魄”“军地支部结对互帮、官兵党员携手互助”等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路、深化助农带路、优化产业铺路的驻村帮扶模式,借助创建全市首个双拥模范村契机,该局在公路沿线安装双拥景观、广告牌、打卡点、路灯牌,引导27家军创企业赞助参加双拥共建活动;同汉滨区人民武装部、恒口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等12个单位召开支部联建共创座谈会,签订支部联建共创协议书,夯实“党员共育、资源共享、组织共建、能力共进、联建共商”联建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产品供销渠道,在恒口示范区“溪映明月 南山云见”农文旅示范片区12个村采购农产品6万多元、签订餐饮住宿消费订单18万元。还与安康军分区、武警安康支队等2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主办双拥年货节,销售“老兵硒礼”2000份,全面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军地合作“新引擎”,为驻村帮扶注入澎湃动力。
产业赋能启新程
南山澜是南月村第一个网红民宿打卡点,曾多年火爆出圈。因故停业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出资重新包装,注入老兵故事,厚植红色元素,装成老兵餐厅,再次招商,成功对外营业。
老兵餐厅业主白胜说:“我们平时一天都有两三桌客人,周末或重要节假日客人更多,一年保守估计能挣2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好。”南月村党支部副书记康忠实介绍,自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恒口示范区帮助大南沟修好首条沥青路,现在这里道路四通八达,村民纷纷返乡种茶发展文旅产业,不仅建起了民宿,还办了农家乐。
该局系统谋划强村富民路径,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全力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富、强、和、美”,按照“园区连线成片、民宿串珠成链、乡村华丽蝶变”进行布局,全面带动30%以上的农户成果共享,已实现民宿集群、以工代赈项目分红31.8万元。
为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一村一业产品,以“溪映明月,南山云见”康养民宿为主线,通过流转闲置土地1700余亩发展生态康养,发展650亩富硒茶种植产业,带动75户家庭和20户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协调技改老油茶园1900亩,共享100万元项目资金,不仅增加了产业收入,还帮助30多个家庭变身“上班族”;新招商引进陕西丰硒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800余万元,流转土地498亩,将原牡丹园区改造成茶桑、果桑、菜桑体验园;引领“小茶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渔园、小菜园”建设,大力发展小规模养殖庭院经济12户,实现收入共70余万元。
为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该局引进安康竹隐山居民宿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南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对大南沟58套闲置旧房进行提升改造康养民宿,新修3.38公里旅游公路、新建8.3公里旅游步道,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双拥共建等分享经济和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嬉水、秋品果、冬观雪”的休闲农业四季歌。目前,南山云见民宿被文旅部评定为国家丙级民宿,实现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年产值1280万元。
孝义新风绘和美
原牡丹园是南月村对外的一张靓丽招牌,因经营不善导致集体经济投入失败,村干部束手无策,老百姓怨声载道。
该局驻村工作队联系司法部门,先后两次发律师函,多次电话沟通,最终成功追回32万元欠款及一年分红。2024年底,南月村满心欢喜地将“情系南月促振兴 帮难解困献真情”等3面锦旗送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这是该局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恒口示范区全面深化“党建引领·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小举动。
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南月村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党支部统筹、村委会终结、片区主战、小组兜底、网格前哨功能,邀请相关组织对党员干部群众做健康心理辅导。尤其注重引导“能人回村”,率先成立退役军人志愿大队,将政治过硬、威信高、熟悉社情民意的退役军人选为大队长,发挥他们在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主动践行孝义新风。
该局在南月村深入推进“孝义新风进万家”活动,发挥“一约四会”、红白理事会、“四议两公开”作用,切实落实好“三力联调”“说论亮”道德评议、“两说一商”三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每季度评选12名“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走访慰问了13户困难党员和41户困难家庭,表彰奖励27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申报中高职“雨露计划”14人,补助资金4.2万元。
为汇集民智民力,涵养文明乡风,该局先后联系旬阳市退役军人协会、安康市民俗摄影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在院坝会、院落会、村民大会上宣讲孝义新风;组织村“两委”、村乡贤、能人大户赴旬阳市红军镇、蜀河镇和紫阳县蒿坪镇及军休大院参观考察和学习美丽乡村建设。邀请陕西散文学会、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先后开展“反映乡村巨变,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5次,在媒体发表稿件67篇。
实干担当办实事
如今,走在平坦宽敞的彩虹村道上,迎着月河吹来的清风,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新貌,和美乡村再也不是写在纸上的规划。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该局帮扶在村界路边和重要分叉口设立醒目标识牌,向大南沟村民聚居点投放崭新的40个鸡笼和40个垃圾桶。持续用“放大镜”看群众实际困难、“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面对面”采集民意民愿。该局党组每半年准时听取一次驻村帮扶工作汇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按月深入南月村调研走访。驻村工作队每月按时进行一次全面的入户调查核实,各包联干部持续加强联络。将全村划分为几大片区,成立13个网格,由驻村工作队和“三委”班子主要负责兼任片区网格长下沉帮办,配备13名网格员摸清村情民意,全年报送各类“急难愁盼”问题79件,已全部解决到位。
该局争取巩固衔接帮扶资金,修复损坏路面、塌陷路基6处120米,消除群众出行隐患。配合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利用帮扶单位资源慰问困难群众和退役军人,为他们送去米面粮油。与安康市慈善协会对接,争取10万元“一日捐”资金修改便民桥1座,为困难大学生争取奖扶资金2.3万元。
为落实“住房安全稳固、卫生干净整洁、杂物堆放有序、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庭院经济美观适用、生活习惯持续改善、机制建设长效管用”的要求,该局从村庄形象设计、文化宣传、庭院经济、田间小品实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危房改造26户、安全住房巩固提升改造46户,开展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拆除围墙、美化庭院等常态化工作,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奋楫前行加油干。我们要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各项举措落实落细,用实干凝聚起广大退役军人助推乡村振兴的奋进之力,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积蓄澎湃动能,努力绘就和美南月的精彩画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曹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