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马振铎

作者:汪兴剑 蔡威军来源:紫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日期:2024-04-22 14:38


在汉滨区文昌南路文昌小区,人们时不时会看见一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的90多,岁老人在院子里锻炼散步,他还喜欢自己上街买菜。

周天早晨小雨,应紫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会主席蔡威军之邀,一同到93岁抗美援朝老兵马振铎家去采访,探望老人家。前一天联系后,一家人早早在家里等候,见到我们,老人家很是高兴,加上我当兵也在21军,同是退役军人,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马振铎老人在讲述上甘岭战役使用步话机的场景)

 

“我只当了100天兵”

马振铎,1932年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自小家境殷实,父母从小就把他送到学校读书,他刚满17岁,便义无反顾在本县境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成为一名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的解放军战士。他从一个幼稚的青年学生,在部队里熔炼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部队的优秀政治干部。1952年9月,他所在部队70师209团支援朝鲜,驻守在朝鲜元山地区。1953年春夏,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他所在的209是团属通讯兵(属于二线部队),主要是配合部队的通信保障。他们连所处黄龙洞是一个山洼地,通往武胜山573.7高地是沿着低洼的山沟挖了一条交通壕婉转通向山顶,每个步兵排配一名报话员负责与连、营、团部联络。负责通信保障的架线员,在沟壕里挖一个猫耳洞,潜伏在里面,当通信线路遭到炮击失去联系时,架线兵负责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查看发生的故障并解决,敌方的狙击手就是在这个空当,寻找目标射杀,战友们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猫在窄小的地洞里,吃着炒面,喝山沟里面浸透出来还夹杂着泥土味的冷水,有时吃着炊事班的战友们冒着生命送上阵地的饭菜。为了保障通讯畅通,常冒着枪林弹雨出坑道。能不能回来靠机会和运气。

他说,有一天,一位战友接到任务,从战壕里爬出来,匍匐前进,准备接通被炮火炸断的电话线,刚刚抬头拉拢两处断掉的线头,被敌方一枪击中牺牲,他迅速补充上去,接通了线路,迅速退回坑道里,保障了通讯畅通,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战斗中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他知道所在的六连100多人,战争结束后最后仅剩下七个战士。战争是残酷的,朝鲜三千里江山留下多少志愿军战友们的鲜血与生命。部队于1955年10月归国,他奉命和战友们驻守河北承德,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他因为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先后担任班长、排长文化教员等职务,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人民军队里面的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

 

(局领导慰问马振铎,老人在部队里保留下来的证书,徽章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1964年的某天,他接到军司令部转业到陕西紫阳的命令,他毫无怨言服从命令到陕南。六十年前的紫阳县城,是汉江中游的一座水旱码头小镇,还没有修通汽车、火车干线,城关镇人口应该不足万余,四川境内发源的任河,一路奔腾,在此汇入汉江。离开担任中央警卫师的老部队,告别亲爱的老乡和战友们,拖家带口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汉水小城。

紫阳县段家沟煤矿工程是安康地区的国有企业,该矿设计为一中型生产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本地区用煤的生产生活需求。段家沟煤矿位于任河流域,巴山深处的饶溪公社、山高路远,悬崖陡峭。面对修建的种种困难,作为矿长的他和矿部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想办法,开挖第一口矿井。带领总工程师等技术人员核对图纸,天天询问工程进度和作业风险,始终坚持每天到一线检查生产安全,当年的段家沟煤矿为我县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多次获得安康地区多次通令嘉奖。随着生产量不断提高,原计划的煤炭储存量爆表,由于地质勘探技术落后,大批工人面临下岗,针对这种情况,他带领矿党委一班人组织广大职工外出找项目,寻求合作的机会,解决职工就业压力和吃饭问题,通过努力,逐步解决了段家沟煤矿数百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      

 

渴望和平

马老爷子四世同堂,子女们分别在紫阳安康工作,马老离休后一直居住在市区,老伴李淑芝,原紫阳县住建局出纳,辽宁盖州人,原随军在部队教书,后随马老到地方工作。马93岁高龄仍保留着在部队的习惯,坚持早起,每天自己到市场买菜,做事讲规矩做人低调,对子女教育也要求严格,离休后仍每年坚持交党费,他们夫妻育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优秀,其女婿沈兰珂是市中医医院眼科主任。是安康市享受国务院特级津贴的专家。谈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很轻描淡写说自己只当了100天兵,驻守在上甘岭惊心动魄,历经生死的100天是他此生从军最难忘经历,他总是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兵,对党和人民贡献不多,但经历战争的他非常渴望和平,他说道:“战争是残酷的,是毁灭性的,炮弹一来人就不见了。牺牲一个人是一家人的灾难,一个人倒下全家都痛苦。”他很欣慰家庭的和睦,晚年的幸福,自己身体硬朗。他希望永远没有战争,人们安居乐业,享受和平。

 

(马振铎老人和他的子女们)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