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双拥工作概述(六)

作者: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23-05-11 12:50

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经典杰作。

一、双拥工作的性质及特征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保障党、国家和军队履行使命,实现全体军民的根本利益而调节军政军民关系实践活动的总和。这一概念至少包含四层含义:第一,双拥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第二,双拥工作的主体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的全体成员及其组织,有关海外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第三,双拥工作调节的军政军民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在内的诸种关系,核心是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第四,双拥工作的本质是保障党、国家和军队履行使命,实现、维护和发展全体军民的根本利益。

从双拥工作的内涵、外延及实践来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

首先,双拥工作是一种政治产物。延安时期,针对军政军民关系曾一度出现的不够融洽和协调现象,我党及时开展了“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双拥工作由此兴起,并成为我党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其次,双拥工作是一种政治手段。无论其工作内容的确定还是活动形式的选择,都是围绕完成党的政治任务而展开的。再次,双拥工作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它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服务于广大军民。在战争年代主要是为了夺取政权,在和平时期主要是为了巩固政权。纵观60多年的实践,双拥工作彰显了浓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效,对凝聚军心民心、保障党和国家完成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略性

双拥工作历来影响中心,牵动全局。从政权建设看,战争年代,它是我们党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和平时期,它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基础要素。从经济发展看,双拥工作是保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的有效载体。从国防战略看,双拥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军队政治工作在地方以及各个领域的扩展延伸。从安全稳定看,双拥工作与军政军民团结紧紧相连,与军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密不可分。实践证明,每当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每当遇到各种政治风浪的重大考验,每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都显示了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社会成员参与、适应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的关系的必然倾向和本质属性,是人们受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的结果。双拥工作具有社会性的基本特征。从实施主体看,既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又包括这些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具有多元性。从工作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系统,领域广阔、范围宽泛。从实践效果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广泛参与、踊跃实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自觉行动,并向多界面、深层次发展;军民水乳交融、唇齿相依、鱼水情深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互动性

这主要是指双拥工作调节军地双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行为,相互适应、和谐融洽和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状态,体现着军地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从双拥工作的主体看,民是军的本源,军是民的支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从经济与军事的关系看,经济是军事的物质基础,军事对经济具有驱动作用。从生产力与战斗力的关系看,生产力决定战斗力,而战斗力是生产力在军事领域的特殊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领域,军政军民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关系都十分明显。可以说,互动性贯穿于双拥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双拥。

二、双拥工作的地位及功能

双拥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国防强大,事关政权建设、执政根基,事关社会和谐、人民福祉,是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特殊组成部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保障党、国家和军队完成神圣使命,维护广大军民的根本利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凸显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保障经济社会常态发展

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众生产生活安宁,需要良好的环境秩序作保障。这种环境的营造需要两大要素:一是内部和谐;二是外部安全。双拥工作在构建内部和谐、外部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培育并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开展军民共建、军民联防等各种活动,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促进经济和国防建设,唤起民众向心力,产生巨大威慑力,对内可以架构保持社会稳定、民众安心的和谐网络,对外可以形成抵御外来干涉、侵略的安全屏障,从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广大军民有序生活。

(二)引领军民价值取向主流

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其主流是人们和社会所倡导、推崇的根本方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作为体现党、国家和军队根本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广大军民价值取向的主流。做好这一工作,凝聚军心民意,能够引领社会特别是引领军民向共同的理想、一致的目标奋进。在战争年代,双拥工作动员军民国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协调广大军民并肩战斗,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无不发挥着显著的导向作用。

(三)调节军政军民利益趋同

自古以来,军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天职,民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军政军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担负的职责不同,因而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异。特别是在当前军政军民联系越来越广泛、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科学调节军地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达到最佳相融,是一个重要命题。双拥工作正是联系军地之间的“绿色通道”,扮演着调节军政军民关系的独特角色,已成为军政军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联络员”,解决军政军民矛盾和纠纷中的“调解员”,处置军政军民重大问题中的“调度员”。

(四)整合优化军地双方资源

整合军地资源就是整理和重组军地双方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军地互动、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过程或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制度和载体等纽带把军地的不同资源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产生1+1>2的效应。从一定意义上说,双拥工作就是实现军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的过程。各级双拥工作机构是整合军地资源的组织,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从中央到部门、从军队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双拥政策法规,构成整合军地资源的工具,规范约束着资源的流向、程序、范围等;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法律拥军,“双拥模范城(县)”军民共建等活动,是整合优化军地资源的有效形式。

(五)辐射相关领域协调推进

这是指双拥工作依托自身的能量向周边扩散,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双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适应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相关领域。在实践中,它通过军民共学党的基本理论、共授科学文化知识、共普法律法规常识、共办文化娱乐活动、共树社会文明新风,可以在政治思想领域出凝聚力:通过发挥部队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集中的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可以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生产力;通过支持部队的改革与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安排退役军人生活,有利于稳定军心,可以在军事领域出战斗力;通过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使其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领域出亲和力。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