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兵支书”当“领头雁”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作者:谭静纹来源:岚皋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日期:2023-03-08 11:40

一朝军旅情,毕生写忠诚。在滔河镇,有着一群特殊的“领头雁”,他们虽脱下戎装,但本色不忘,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兵支书”。


做好理论宣讲“翻译官”



“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实施‘一个统揽’‘四县战略’和‘八项行动’总体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富足富裕、宜居宜业、崇德崇法、和谐和睦、清正清廉的和美岚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段话意思就是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让大家的钱包变得更鼓、生活变得更好”。


时至惊蛰,春雷乍动、雨水增多,空气里带着丝丝凉意。而滔河镇同心村的活动室内却暖意浓浓,整齐端坐的村民们正认真听着“兵支书”熊万青宣讲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原计划半小时的宣讲,延长到一个小时还未结束,听完宣讲的村民纷纷感叹:“原来这些会议精神离咱们这么近。”


看着村民们反响不错,熊万青欣慰地说:“党的理论政策好,但要传递好党的声音,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熊万青1999年参军,2015年退伍,16年的军绿生涯,已经将吃苦耐劳深深的刻在他的骨子里。一杯浓茶、一个本子、一支笔,熊万青在活动室常常一坐就是半夜。自2021年1月任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以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为主线,认真研读上级会议精神,结合村情实际,融入身边故事,精心制定宣讲内容,引导更多的群众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



“最近正值春耕,我们结合春耕生产动员会一起进行宣讲咋样?”熊万青一有时间都会同驻村工作队沟通交流宣讲的内容,并结合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修改充实。开年以来,为调整村内产业结构,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同心村将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宣讲同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相结合,会上为村民免费发放中药材射干、柴胡的种样,鼓励各村民小组因地制宜做实验,探索适宜村内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村级发展共同出力。


“理论宣讲是乡村振兴一大重点工作,但要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就要用大白话,土方言,同时结合群众感兴趣的内容来传递党的声音,推动村庄发展。”提起下一步的打算,熊万青表示,同心村将利用村民劳动的间隙,将宣讲会开展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以现场宣讲、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村民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一同谋划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商讨村庄发展的新路径。


做好产业发展“领头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连日来,滔河镇积极抢抓节令,有序开展春耕备耕,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


在漆扒村的烤烟基地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七八个村民挥舞着铁锹开沟培土。“兵支书”张露在田间来回穿梭,仔细叮嘱村民们在进行翻地时,注意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尽量按照宽度60公分、深度40公分的标准开好“井字沟”,有效排出积水,为下一步烟叶移栽做足准备。


漆扒村山大沟深、林多地少,村民多以粮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主导产业。2021年,张露被推选为漆扒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村民们能增收致富,在镇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县公安局的指导下,结合村情实际挑选出最适宜村内发展且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烤烟产业。不管是开村民大会还是在田间地头,他都会为大家介绍烤烟的种植方法和经济效益,可是谁也没有主动站出来尝试种植,这让张露犯了难。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2022年初,作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张露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先试先行,流转土地自己带头种植。说干就干,他投资50万元流转了24户100亩土地发展烤烟种植,新建5个烤烟炉及占地600平米的厂房,开挖产业路1.6公里,打通农耕便道“最后一公里”,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6月底,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出现了极端伏旱天气,烤烟基地也开始出现枯叶病、蚜虫病等现象,张露顶着烈日扑进烟田,进行补水保苗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大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侵湿了他的衣衫,却丝毫没能影响他全力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烟叶产量的决心。


等到10月,烤烟迎来了丰收,他每天天不亮就赶到烟田里采收新鲜的烟叶,再运送到烟炉进行烘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学习烟叶的采编、上架、烘烤的温度把控以及出炉后烟叶的分级、打包、储存等技术,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整个烘烤期下来,人瘦了一大圈,张露却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当过兵的人,苦也吃得,累当然也受得”。



在张露的努力下,百亩烤烟产烟20600斤,收获28万元,吸引村民就近务工35户80余人,发放劳务工资27万元。面对第一年投入大于收获的情况,张露表示只是想为村里谋一条更好的出路,让村民们的荷包都能鼓起来。


做好征地拆迁“协调员”

“小姚,我去入户协调了,如果有人来找我,你就给我打电话。”这是“兵支书”杨正文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杨正文和张露一样,也是2021年被推选为漆扒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是退役军人,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兴产业、办实事、解难题,两人在村民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2022年9月,滔河镇召开“银百高速建设陕渝界滔河段”全面开工动员部署会,高速公路18标段也正式入驻漆扒村,杨正文的工作重心便转移到了高速路征地拆迁上来。“高速建设利国利民,不仅以后外出方便,还能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我想尽一点力。”杨正文认真说道。


为了加快高速路建设征地进程,让征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得到群众的支持,他将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都用来入户,到村民家中耐心讲解征迁政策,面对面沟通交流。如何补、补多少、补偿依据是什么,他都会一条一条的说明,对于村民的疑问他又一遍遍的解释。


征迁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难”。一些村民因对补偿政策存在疑问,期望值过高而存在抵触情绪,极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情绪激烈的谩骂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况在杨正文征迁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记得有一个拆迁户罗某,70多岁了,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十分不舍,拆迁意向不高,难度较大。为了开导老人,我跟着镇协调办工作人员前前后后去他家七八次,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耳朵也背,沟通十分困难,我们只能想办法联系他的子女。”杨正文主动联系老人的儿子打电话说明情况,又随着高速标段负责人及镇协调办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山东泰安,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由于其子对补偿标准的不满意,这次跨省协调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是真的心累!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们只能在政策的基础上维护群众的利益,不敢越红线半步。”困难再大,没有杨正文克服困难的决心大,他将征迁政策整理清楚,仔仔细细的讲给其子听,将村民对高速公路的殷切期盼也一起转达给他,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一天不行就再努力一天。



一直到春节期间,杨正文得知其子回家过年了,便每天入户劝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其子终于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名字。“当他们不远千里主动上门,又一遍遍到家耐心劝解时,我知道他们是真的在为群众着想,这个字我签了。”罗某儿子笑着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基层一线还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无闻奋斗在故土上的“兵支书”,一起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用责任和忠诚展现着退役军人的风采。

分享
关闭